八月麻歌
\n文/葛俊明
\n亚麻,是我少年时就认识的经济作物,后来知道它也是列入《本草纲目》的一种药用植物;并且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天然植物纤维,甚至埃及的部分“木乃伊”都是用亚麻布包裹的,其种植历史非常悠久。
\n20世纪80年代初,我还是个初中生,就参加过村里的亚麻手作农业。那时,村子的周围种有成片的亚麻,与大豆、玉米、水稻、高粱、谷子等成片作物铺成平原与丘陵大地的衣裳,俨然北大荒粮食生产基地组曲里的跳动音符。亚麻秆(也就是亚麻茎)细细的,绿绿地缀满向上斜立的细叶,就像一条条柳枝密集地倒插在田地上。
\n大约7月份的时候,亚麻秆顶端就点缀出一朵朵蓝色小花,在夏日晴空下,被野风一吹,恍若一片蓝色与绿色相间的大海波浪,迷人而辽阔。花期过后,亚麻秆顶端就长出一簇蒴果——麻桃,像花椒或者胡椒那样,里边包裹着亚麻籽。等到亚麻秆由绿变黄,细叶也脱落了大半,这时亚麻秆木质化,外皮形成纤维,就需要及时回收。首先是薅亚麻,手嫩的年轻人或孩子,可以戴上线手套,右手将亚麻秆偏上的部分向怀里环拢一下,左手跟上双手攥住,向上用力一拔,一捋亚麻就薅下来了,如果根部带上来一些泥土,就在鞋帮上磕一磕,这样根部就干净了。再以根为齐,捆成大人拳头大一捆一捆的,八捆两两相对、根在下摆成圆锥形的小撮,这样摆透风,便于亚麻秆上剩余的叶子风干脱落,真正变成“光杆司令”。这些亚麻在身后排成一排排地伸向远方,像是一场战役的战利品,给劳作的农人以收获的成就感。
\n晾晒几日的亚麻统一拉到场院,码成大一些的圆垛,择日进行集体摔籽。摔亚麻籽的时候,人们会用四脚方凳或长条凳,在背风的一侧摆成半圆形,大家手持一捆亚麻,轮起来向木凳上摔打,使麻桃壳爆裂,连同亚麻籽脱离亚麻秆,掉在地面。这时的一捆亚麻梢就光秃秃的了,然后堆成大垛,等待马车或者四轮拖拉机运到县里的亚麻厂出售。落在地上的亚麻籽、亚麻壳混在一起,有风的时候用木锨扬向半空,风会将轻质的麻桃壳吹向场院的边缘,重一点的亚麻籽就落在近处,一层一层堆成一堆。一粒粒黑芝麻大小的褐色亚麻籽,在阳光下闪着油润的光,抓几粒放在嘴里嚼一嚼,苦香的味道仿佛泥土的滋味。
\n亚麻浑身都是宝,亚麻秆的皮扒下来,就是良好的纤维,织成布料做成服装;而亚麻籽榨出的油,则是营养丰富的上好植物油,丰富人们的餐桌。对于孩子们来说,就等亚麻秆和亚麻籽卖出去、变成钱,换回紫色大葡萄和中秋月下甜甜的五仁月饼。正是不断地期待,使乡间挥洒汗水的生活变得充实和美好起来,也使孩子们的假期充满欢乐,成为季节的注脚,更变成往后时光的遥远乡愁。
\n(作者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)
\n版面欣赏
\n场外股票配资
热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