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视专题片《零容忍》第五集《永远在路上》截图
\n儋州古今俩奇人
\n文/朱国平
\n海南儋州。海花岛三号岛。晚饭时分,我们的车在一个叫“紫荆园”的小区大门外停下。一块巨大的卧石上,镌刻着的小区名称,被用朱红描出;霓虹闪烁,路道边的芭蕉和棕榈,有如列队的士兵。车子由东而来,从二号岛、一号岛前面经过,当我们走进小区,走向将要入住的“民宿”,却感到奇怪,一幢幢高耸的大楼,只有偶尔可见的零星灯光。我问导游老余:这里的房子为什么基本没人居住?老余告诉我,这里的房子曾被作为违建责令拆除,卖掉的还要退,没卖的谁敢买?之所以后来没拆,是因为经专家论证,即便拆了,短期内也无法使环境得以修复。老余的话,让我一头雾水。睡觉前到网上查找了一些关于海花岛的信息,让我对这座人工岛有了大致的了解。
\n海花岛的建成,和一个人密切相关。这个人便是后来落马的贪官张琦。此君深耕海南30余年,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第一个海南本土成长起来的中管干部。他滥用公权、以权谋利,巧立名目填海造地、违规开发,把土地资源变成肆意切割的蛋糕、捞钱赚钱的工具,是“靠地敛财”“坐地生财”“借岛发财”的典型。主政儋州期间,他违规推动海花岛项目,相关部门通过“化整为零”的方式,将填海项目拆分,以瞒天过海,使该禁止的项目得以审批,造成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大面积破坏。对此,澎湃新闻2021年1月27日曾在《海南张琦案内情:为捞政绩,极力推动填海项目“瞒天过海”》一文中有过报道。
\n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,追求“卓越”,这或可理解。但因为项目违规,他们纵然想得再美,志向再宏远,如果得不到张琦的关心和支持,一定不能得遂所愿。正是有了张琦舍弃原则的倾力相助,以“变通”之“对策”应对上面的“政策”,才使违法成为“合法”,从而,使项目得以立项开工。
\n张琦也因此而“分”得一块蛋糕。平心而论,商谈项目之初,张琦并非一定冲着发财而来。他主政一方,想捞钱,不缺渠道。他的初衷,应该是冲着这个项目可以给他带来辉煌的政绩。“无中生有”,而且是“世界之最”,做成了,便是他的一座高耸的丰碑。至于这个“花架子”对环境的影响,反正隐秘于海底水下,未必为外人所知。权衡之后,他便决定倾力相助。于是,当世界第一大人工岛从儋州这片海域浮出时,他也终于把自己送上了不归之路。从这个意义上看,张琦是金钱的俘虏,更是畸形政绩观的受害者。
\n由张琦想起了一千年前被贬此地的苏东坡。“别驾”只是副职,加之为时代条件所限,他无力在此建造地标式建筑,但利用当地林木山石等自然资源,为自己营造一个宽敞一点的宅第,当属不难。但他没有,他只是在乡民的赞助下,盖了几间早已杳无痕迹的茅草房,聊为栖身。他不看重那些外在的有形之物,却倾心教育,开化民智,在此地培育出海南第一位进士。
\n两位奇人,慧耶,傻耶?高下立判。
\n再过一千年,苏东坡依然会被儋州人民铭记。而企望在此留下丰碑的张琦,或许早就被人们忘记,或许,只是在人们说及当地曾经有过的一些珍贵自然资源时,被鄙夷地提起。
\n专业配资论坛资讯
热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